close
新書上市(雖然是別人的..不過我認識作者喔...長得很帥喔..嘿嘿嘿...)
《2008∕凌性傑》,爾雅出版。
隱地推薦語:
爾雅日記叢書至目前為止的六位作者分別為隱地、亮軒、席慕蓉、劉森堯、郭強生、凌性傑,雖然性傑是年齡最小的一位,但他的日記寫得通融圓熟,而且內容豐富,書評影評之外,舉凡政治、教育、旅遊、美食均有涉及,正直之中偶爾加雜的火氣,更表現出他的真性情。
博客來訂書網頁: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29183
金石堂訂書網頁:
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LID=se008&kmcode=2018551366306&Actid=wise&partner=
目前看到最優惠的網路書店訂價
三民書局
http://www.sanmin.com.tw/page-product.asp?pf_id=99K155m10m107Q63e108r65k108u128TPVaFBc668DaNRoV168e&cat=RLjDSyNCtKMm420&pos=IcPEyC892hWThRGcAIuHGm&item=513IbMFwP1514&kind=yIOcQKyCYqJ&no=Dm443ZdAIoX1080kWV
實體書店可能要等一陣子才能看到新書的蹤影喔。
各位親愛的朋友們,請幫我連結在網誌上宣傳。謝謝囉!
附上陳為廷寫的跋
尋找解釋的人――《2008∕凌性傑》代跋
陳為廷(建中青年主編)
八月過後的惱人溽暑。
自習教室裡同學們埋首書堆,黑板上學測倒數一百多天、離模擬考只剩一個多月。我複習著九五課綱選錄的四十篇核心古文,每讀一篇便拿起國文老師《找一個解釋》的樣書來,於字裡行間重溫昔時上課種種,期待他們又從古文中讀出了什麼驚喜。
正讀著想著,無意間望向窗外,見庭樹枝葉扶疏,新生昂然穿梭校園,不禁想起這兩年許多事來。想起兩年前此刻,自己剛考進北城的高中,對整座城市充滿好奇,對自己懵懵懂懂,對於文學對於反叛,選擇踏進了那間充斥謎與禁忌的社團辦公室。我們捧讀一本本校刊、一則則傳奇故事,我們聽學長高談闊論,分享他們的激動和欣喜。
我想起,那個午後學長帶來了幾本待簽的作品集。他們說,今年學校來了個新的國文老師,是個詩人。我想起我們展讀詩人的詩作,朗誦這樣的句子:
在我們的島上,有許多
我想告訴你的
神秘的地方:在大洋以西
如我懷抱的海灣
每一吋海浪拍擊著我們
陌生的語法說親愛的
這個世界,這就是人生
飛魚在陽光下
躍出憂傷。曙光鼓動
一萬尾鳳蝶的翅膀
那寂靜的森林在呼喊
時間的遺跡
在我們小小的島
要有愛的理由充滿
片片段段地我們得知,轉進北城前,詩人執教於台灣後山、大洋之濱。我們感知詩裡豐沛的海洋意象,對生命、對島嶼的熱愛及渴望,知道有些什麼在那裡。但彼時我們對詩都還遲鈍。我渴切的是小說創作的技巧,是反叛符碼的聱牙學語及一切能夠扎扎實實填滿胸臆的事物。詩對當時的我而言,實在是太柔軟、太不可掌握的語言。
所以,初來乍到的日子裡,我對詩人最深的印象倒不是詩。我們關切的是詩人班上一個勇敢的靈魂。
詩人帶的是一年級導師班,教室漆成粉紅色,有一個座位一直空著。位子的主人和我們一樣剛考上建中,人卻在醫院,遊走於生命的關口。據說是先天性心臟疾病,考上建中那年暑假病情急轉直下,連動了好幾次手術、等待換心。學校裡發起募款捐血、詩人和班上的學生一同寫了許多信和文章送至醫院。所有人都在和死神拔河。
詩人寫下這樣的句子:「對他說話的時候,我看著靜靜躺臥的他,看著儀表板上他的心跳速度、血壓的升降。校長把校徽送給他,班上同學合寫了一張大卡片讓我轉交,我說:『那是全班的祝福,大家都很希望看到你,跟你一起上課。』突然他用力的吞吐呼吸,我意會他已經感受到了。」
然而那個下午我走過另一間教室。幾個月前的新聞,他們說,那個班上有個學長為了課業為了感情窮途而哭,最後選擇了一處高樓,墜向死亡。剎那間我想起等待換心的同學在病床上插滿管器的手,想起粉色教室裡的空位子、想起這段日子在建中經歷的許多不堪與幻滅,深深感到困惑。
換心成功後幾天,同學還是不敵併發症,走了。
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,但經過了這一段,我想我的確長大了點。我開始思考自己在建中存在的意義,急迫地為自己找一個解釋。
升上二年級後,詩人教我們班國文,同時是建青社的新指導老師。
翻讀《找一個解釋》裡談世說的篇章,看詩人提及以錄音帶重新「認識」父親生前片段,想起那時我開始和詩人在MSN上對談。他說很喜歡我部落格上關於家人的文章――我的爸爸在我出生前過世,媽媽在幾年前罹癌走了。想起他來自港都,我的老家在苗栗,兩個人都獨自遊走他鄉,只能帶著自己過活。也許因著這層背景而多了幾分凝視,詩人在我學步的身影中可能多少看見了自己當年的樣子。他開始鼓勵我創作,趁還能記得的時候把關於媽媽的記憶書寫下來,並不斷給我為文、為學上的建議,提醒我:千萬別忘了初衷。
然而大多時候我們並不深談。某個冬日午後,詩人把全班帶到爾雅書房,聽隱地老師談《漲潮日》。其中有一段談起逝去的母親,談起曾經深刻卻緩緩淡出的種種,頓時引起我一陣感傷,低著頭把自己壓抑在座位上,直到講座結束也沒人問起。回家後卻見詩人在他部落格上寫道:「我發現有一個自幼喪母的學生靜靜低下頭,好像在想什麼。隱地先生說,母親的離去代表自己童年記憶的終結。母親在世時,總可以一再詢問自己愚騃無知的歲月。當母親不在了,一切便無從問起了。」讓我久久說不出話來。
我想詩人知道我是叛逆、固執,甚至有些不受教的。他只是靜靜地看著我、讀我的文章,並在適當的時刻讓我知道,他正在看著。一如我主編建青的那段日子。升上二年級後編輯群只剩三、四個人,編務繁重,大部分工作落在我頭上。好一段日子我日夜顛倒處理訪談逐字稿,撰寫專題散文小說,偶爾還得請一整天假獨自奔走訪問。詩人在雄中時也是編校刊的,深知編輯流程及其中艱難。然而身為指導老師,他並不過問編輯內容和分工,尊重編輯傳統。我處理完編務後每每昏睡宿舍,翹了許多堂國文課,他也不以為忤,見了面問候:「編得怎麼樣了?」並拍拍我的肩膀,塞給我幾包糖,要我好好照顧自己。
至於其他我從詩人身上學到的許多,大部分是「吵」出來的。詩人上國文課時,大多像《找一個解釋》那樣的形式。古文本身的解析、詞性讀音考試重點當然不可少,但每堂課總會提到一些個人感悟。通常在那種時候我開始藉著他的話批判學校、批判課程、批判體制,然而那樣的批判畢竟是太薄弱、太幼稚了,狂言狂語地,幾句話便被詩人援引某言某例駁倒。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建青社要辦影展,明明借好的場地卻因學校行政疏失,必須挪予教務處使用。學校把詩人、我和教務處的老師找來協調,當場我忍無可忍,用極傷人的言語追究處室疏失,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詩人和教務處的老師也罵了進去。詩人聞言大概也動了火,對我說自己也曾吃過好幾次學校的悶虧,但這就是體制這就是現實,逞一時口舌之快解決不了任何事情。我轉身就走。
後來在課堂上想了許久,深覺自己蠻橫幼稚。其實我知道,一次次言詞上的交鋒,詩人是在鍛鍊我成熟茁壯,具備與體制抗衡的心志。詩人其實是個一直在和體制斡旋的人。多麼不容易,一個即將邁入前中年期的人在世道中打滾,卻還能堅持不與體制妥協、為所當為,腦子裡隨時有顛覆的構思。令人想起彼時建青上剛處理完的「學運」專題,野百合學運時詩人剛好在讀高中,算是「野百合世代」的一員。他們那個世代中多少有能力的人後來都成了權力的核心,多少人隨貪腐政權一一殞落,而詩人選擇在教育場域實踐他的理想,堅守師道,不沉淪、不隨波逐流地將學生教育成人。如他曾給過我的祝福:「珍惜一切都彷彿不能明白的時候。因為不明白,心中才會有許多想像與期待。不要忘記,讓自己溫柔,善良,勇敢。」那麼多愛戴他的學生、那麼多豐碩的果實,所來並非憑空。
下了課我到辦公室找詩人道歉。詩人說了幾句話,不氣了,要我接下來好好和學校那邊協調談判,疏失已然發生,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設下一個停損點。語畢又塞給我幾包糖。離去前,坐在詩人旁邊的吳岱穎老師對我說:「以後做事記得圓滑點。撐著點啊,小猴子。」
後來我若是疲憊了或感到困惑時,便到他們的座位上晃晃,和他們說說話。他倆老喜歡說我長得像猴子。
我一直記得,建青編務最後衝刺的那一個月,傍晚時分我疲憊地走到社團辦公室,準備晚上的工作,忽然接到詩人的電話,說:「休息一個晚上吧,我請你去看場電影。」桂綸鎂和莫子儀主演的《最遙遠的距離》。我們搭捷運到西門町,在肯德基吃晚餐,談論我沒能入選小說獎的作品,而後走進戲院。
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那幾幕,莫子儀和桂綸鎂隔著一段距離,望著無邊無際的大洋。賈孝國穿著潛水裝,步行著以蛙泳之姿沿蘇花公路向北。我想起詩人自大洋之濱北上也已經一年有餘,想起一年多前和學長在社辦裡朗讀詩人的詩。劇中幾個主角在旅途上不斷尋覓,到了最後其實還是只能靠自己。我不知道這一年多,詩人找到了些什麼沒有。但我自己的確是充實而滿溢的,編刊的生活很忙碌,但收穫遠遠超過想像。我又想起那個空位的主人,並深深慶幸著,自己比他多了這得來不易的機會,畢竟是沒有白活,沒有對不起誰。
影片最後樂音響起,胡德夫低沉的嗓音唱著〈最最遙遠的路〉:
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
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
這是最最複雜的訓練
引向曲調絕對的單純
你我需遍扣每扇遠方的門
才能找到自己的門 自己的人
我們坐在那裡聽完片尾曲,走出空蕩的戲院。
我知道,前方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,很多難關要過,而總有一天我們會走過最後一個上坡,找到自己的門、自己的人,找到那個,屬於自己的解釋罷。
《2008∕凌性傑》,爾雅出版。
隱地推薦語:
爾雅日記叢書至目前為止的六位作者分別為隱地、亮軒、席慕蓉、劉森堯、郭強生、凌性傑,雖然性傑是年齡最小的一位,但他的日記寫得通融圓熟,而且內容豐富,書評影評之外,舉凡政治、教育、旅遊、美食均有涉及,正直之中偶爾加雜的火氣,更表現出他的真性情。
博客來訂書網頁: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429183
金石堂訂書網頁:
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ook/book_page.asp?LID=se008&kmcode=2018551366306&Actid=wise&partner=
目前看到最優惠的網路書店訂價
三民書局
http://www.sanmin.com.tw/page-product.asp?pf_id=99K155m10m107Q63e108r65k108u128TPVaFBc668DaNRoV168e&cat=RLjDSyNCtKMm420&pos=IcPEyC892hWThRGcAIuHGm&item=513IbMFwP1514&kind=yIOcQKyCYqJ&no=Dm443ZdAIoX1080kWV
實體書店可能要等一陣子才能看到新書的蹤影喔。
各位親愛的朋友們,請幫我連結在網誌上宣傳。謝謝囉!
附上陳為廷寫的跋
尋找解釋的人――《2008∕凌性傑》代跋
陳為廷(建中青年主編)
八月過後的惱人溽暑。
自習教室裡同學們埋首書堆,黑板上學測倒數一百多天、離模擬考只剩一個多月。我複習著九五課綱選錄的四十篇核心古文,每讀一篇便拿起國文老師《找一個解釋》的樣書來,於字裡行間重溫昔時上課種種,期待他們又從古文中讀出了什麼驚喜。
正讀著想著,無意間望向窗外,見庭樹枝葉扶疏,新生昂然穿梭校園,不禁想起這兩年許多事來。想起兩年前此刻,自己剛考進北城的高中,對整座城市充滿好奇,對自己懵懵懂懂,對於文學對於反叛,選擇踏進了那間充斥謎與禁忌的社團辦公室。我們捧讀一本本校刊、一則則傳奇故事,我們聽學長高談闊論,分享他們的激動和欣喜。
我想起,那個午後學長帶來了幾本待簽的作品集。他們說,今年學校來了個新的國文老師,是個詩人。我想起我們展讀詩人的詩作,朗誦這樣的句子:
在我們的島上,有許多
我想告訴你的
神秘的地方:在大洋以西
如我懷抱的海灣
每一吋海浪拍擊著我們
陌生的語法說親愛的
這個世界,這就是人生
飛魚在陽光下
躍出憂傷。曙光鼓動
一萬尾鳳蝶的翅膀
那寂靜的森林在呼喊
時間的遺跡
在我們小小的島
要有愛的理由充滿
片片段段地我們得知,轉進北城前,詩人執教於台灣後山、大洋之濱。我們感知詩裡豐沛的海洋意象,對生命、對島嶼的熱愛及渴望,知道有些什麼在那裡。但彼時我們對詩都還遲鈍。我渴切的是小說創作的技巧,是反叛符碼的聱牙學語及一切能夠扎扎實實填滿胸臆的事物。詩對當時的我而言,實在是太柔軟、太不可掌握的語言。
所以,初來乍到的日子裡,我對詩人最深的印象倒不是詩。我們關切的是詩人班上一個勇敢的靈魂。
詩人帶的是一年級導師班,教室漆成粉紅色,有一個座位一直空著。位子的主人和我們一樣剛考上建中,人卻在醫院,遊走於生命的關口。據說是先天性心臟疾病,考上建中那年暑假病情急轉直下,連動了好幾次手術、等待換心。學校裡發起募款捐血、詩人和班上的學生一同寫了許多信和文章送至醫院。所有人都在和死神拔河。
詩人寫下這樣的句子:「對他說話的時候,我看著靜靜躺臥的他,看著儀表板上他的心跳速度、血壓的升降。校長把校徽送給他,班上同學合寫了一張大卡片讓我轉交,我說:『那是全班的祝福,大家都很希望看到你,跟你一起上課。』突然他用力的吞吐呼吸,我意會他已經感受到了。」
然而那個下午我走過另一間教室。幾個月前的新聞,他們說,那個班上有個學長為了課業為了感情窮途而哭,最後選擇了一處高樓,墜向死亡。剎那間我想起等待換心的同學在病床上插滿管器的手,想起粉色教室裡的空位子、想起這段日子在建中經歷的許多不堪與幻滅,深深感到困惑。
換心成功後幾天,同學還是不敵併發症,走了。
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,但經過了這一段,我想我的確長大了點。我開始思考自己在建中存在的意義,急迫地為自己找一個解釋。
升上二年級後,詩人教我們班國文,同時是建青社的新指導老師。
翻讀《找一個解釋》裡談世說的篇章,看詩人提及以錄音帶重新「認識」父親生前片段,想起那時我開始和詩人在MSN上對談。他說很喜歡我部落格上關於家人的文章――我的爸爸在我出生前過世,媽媽在幾年前罹癌走了。想起他來自港都,我的老家在苗栗,兩個人都獨自遊走他鄉,只能帶著自己過活。也許因著這層背景而多了幾分凝視,詩人在我學步的身影中可能多少看見了自己當年的樣子。他開始鼓勵我創作,趁還能記得的時候把關於媽媽的記憶書寫下來,並不斷給我為文、為學上的建議,提醒我:千萬別忘了初衷。
然而大多時候我們並不深談。某個冬日午後,詩人把全班帶到爾雅書房,聽隱地老師談《漲潮日》。其中有一段談起逝去的母親,談起曾經深刻卻緩緩淡出的種種,頓時引起我一陣感傷,低著頭把自己壓抑在座位上,直到講座結束也沒人問起。回家後卻見詩人在他部落格上寫道:「我發現有一個自幼喪母的學生靜靜低下頭,好像在想什麼。隱地先生說,母親的離去代表自己童年記憶的終結。母親在世時,總可以一再詢問自己愚騃無知的歲月。當母親不在了,一切便無從問起了。」讓我久久說不出話來。
我想詩人知道我是叛逆、固執,甚至有些不受教的。他只是靜靜地看著我、讀我的文章,並在適當的時刻讓我知道,他正在看著。一如我主編建青的那段日子。升上二年級後編輯群只剩三、四個人,編務繁重,大部分工作落在我頭上。好一段日子我日夜顛倒處理訪談逐字稿,撰寫專題散文小說,偶爾還得請一整天假獨自奔走訪問。詩人在雄中時也是編校刊的,深知編輯流程及其中艱難。然而身為指導老師,他並不過問編輯內容和分工,尊重編輯傳統。我處理完編務後每每昏睡宿舍,翹了許多堂國文課,他也不以為忤,見了面問候:「編得怎麼樣了?」並拍拍我的肩膀,塞給我幾包糖,要我好好照顧自己。
至於其他我從詩人身上學到的許多,大部分是「吵」出來的。詩人上國文課時,大多像《找一個解釋》那樣的形式。古文本身的解析、詞性讀音考試重點當然不可少,但每堂課總會提到一些個人感悟。通常在那種時候我開始藉著他的話批判學校、批判課程、批判體制,然而那樣的批判畢竟是太薄弱、太幼稚了,狂言狂語地,幾句話便被詩人援引某言某例駁倒。印象最深刻的是某次建青社要辦影展,明明借好的場地卻因學校行政疏失,必須挪予教務處使用。學校把詩人、我和教務處的老師找來協調,當場我忍無可忍,用極傷人的言語追究處室疏失,甚至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詩人和教務處的老師也罵了進去。詩人聞言大概也動了火,對我說自己也曾吃過好幾次學校的悶虧,但這就是體制這就是現實,逞一時口舌之快解決不了任何事情。我轉身就走。
後來在課堂上想了許久,深覺自己蠻橫幼稚。其實我知道,一次次言詞上的交鋒,詩人是在鍛鍊我成熟茁壯,具備與體制抗衡的心志。詩人其實是個一直在和體制斡旋的人。多麼不容易,一個即將邁入前中年期的人在世道中打滾,卻還能堅持不與體制妥協、為所當為,腦子裡隨時有顛覆的構思。令人想起彼時建青上剛處理完的「學運」專題,野百合學運時詩人剛好在讀高中,算是「野百合世代」的一員。他們那個世代中多少有能力的人後來都成了權力的核心,多少人隨貪腐政權一一殞落,而詩人選擇在教育場域實踐他的理想,堅守師道,不沉淪、不隨波逐流地將學生教育成人。如他曾給過我的祝福:「珍惜一切都彷彿不能明白的時候。因為不明白,心中才會有許多想像與期待。不要忘記,讓自己溫柔,善良,勇敢。」那麼多愛戴他的學生、那麼多豐碩的果實,所來並非憑空。
下了課我到辦公室找詩人道歉。詩人說了幾句話,不氣了,要我接下來好好和學校那邊協調談判,疏失已然發生,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設下一個停損點。語畢又塞給我幾包糖。離去前,坐在詩人旁邊的吳岱穎老師對我說:「以後做事記得圓滑點。撐著點啊,小猴子。」
後來我若是疲憊了或感到困惑時,便到他們的座位上晃晃,和他們說說話。他倆老喜歡說我長得像猴子。
我一直記得,建青編務最後衝刺的那一個月,傍晚時分我疲憊地走到社團辦公室,準備晚上的工作,忽然接到詩人的電話,說:「休息一個晚上吧,我請你去看場電影。」桂綸鎂和莫子儀主演的《最遙遠的距離》。我們搭捷運到西門町,在肯德基吃晚餐,談論我沒能入選小說獎的作品,而後走進戲院。
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那幾幕,莫子儀和桂綸鎂隔著一段距離,望著無邊無際的大洋。賈孝國穿著潛水裝,步行著以蛙泳之姿沿蘇花公路向北。我想起詩人自大洋之濱北上也已經一年有餘,想起一年多前和學長在社辦裡朗讀詩人的詩。劇中幾個主角在旅途上不斷尋覓,到了最後其實還是只能靠自己。我不知道這一年多,詩人找到了些什麼沒有。但我自己的確是充實而滿溢的,編刊的生活很忙碌,但收穫遠遠超過想像。我又想起那個空位的主人,並深深慶幸著,自己比他多了這得來不易的機會,畢竟是沒有白活,沒有對不起誰。
影片最後樂音響起,胡德夫低沉的嗓音唱著〈最最遙遠的路〉:
這是最最遙遠的路程
來到最接近你的地方
這是最最複雜的訓練
引向曲調絕對的單純
你我需遍扣每扇遠方的門
才能找到自己的門 自己的人
我們坐在那裡聽完片尾曲,走出空蕩的戲院。
我知道,前方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,很多難關要過,而總有一天我們會走過最後一個上坡,找到自己的門、自己的人,找到那個,屬於自己的解釋罷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